400-900-5051
服务类别
按钮文本
海南外贸爆发式增长:进出口企业如何借政策东风抢占先机?
来源: | 作者:汇金砖财税~18289736227 |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4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2025年海南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海南自由贸易港正从“政策红利期”加速迈向“制度集成创新期”。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最高形态,海南自贸港不仅在国家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更以其前所未有的税收优惠、贸易便利化措施和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全球企业布局中国、辐射亚太乃至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对于进出口贸易企业而言,当下正是提前落子、抢占先机的关键窗口期。


近年来,海南外贸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2024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2479家,同比增长28.2%,其中民营企业以63.7%的占比连续五年稳居第一,进出口额达1768.5亿元,增速高达36.8%。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海南正成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贸易主体的热土。

与此同时,海南的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容。

东盟以579.1亿元的进出口额成为最大贸易伙伴,同比增长62.3%;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677亿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60.4%;

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1029.8亿元,增长28.2%。

更值得注意的是,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分别实现74.4%和43.9%的高速增长,显示出海南企业全球布局的广度与深度正在快速拓展。


PART01

海南自贸港

海南进出口贸易的四大核心优势

1、“零关税”政策覆盖全链条,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海南自贸港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贸易管理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全方位“零关税”支持:

(1)生产设备免税: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2)原辅料免税:用于生产的原辅料同样享受“三税全免”;

(3)交通工具免税:包括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均可免征相关进口税费;

(4)基建物资免税:重大项目建设所需的进口设备和物资,亦可享受免税待遇。

这意味着,一家在海南注册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从建厂、采购设备到组织生产、物流运输,整个链条均可享受显著的成本优势,极大提升国际竞争力。

2、“双15%”税收优惠,打造企业与人才高地

(1)对注册在海南、实质性运营且属于鼓励类产业的企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全国标准为25%);

(2)对在海南工作的高端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对于从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鼓励类行业的进出口企业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每年可节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税负,还能吸引全球顶尖人才落户海南,形成“政策+人才+产业”的良性循环。

3、贸易自由便利,通关效率全球领先

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构建高度自由便利的贸易环境:

(1)境内外货物进出不实行进出口配额或许可证件管理(特殊商品除外);

(2)企业可自主选择口岸清关、转关或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提升物流效率;

(3)保税区内货物存储无期限限制,加工企业无需缴纳银行保证金;

(4)区内企业间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5)境内货物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即视同出口,可立即办理出口退税。

这些措施极大简化了进出口流程,缩短了资金回笼周期,为企业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提供了制度保障。

4、金融与人员流动高度开放,营商环境国际化

(1)进出境货物无需办理外汇核销手续,区内交易可自由使用外币或人民币结算;

(2)实施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并进一步放宽商贸、会展、探亲、就医等事由的免签范围;

(3)支持企业开展跨境投融资、离岸贸易等新型业务。

这种“资金自由、人员便利、信息畅通”的环境,为进出口企业开展全球供应链管理、设立区域总部或离岸贸易平台创造了理想条件。


PART02

海南自贸港

封关在即,提前布局刻不容缓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5年底前将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届时,海南将正式成为“境内关外”的特殊经济区域,所有优惠政策将全面落地并制度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享受核心政策(如15%企业所得税)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在封关前完成注册并实现实质性运营。

这意味着,现在注册海南公司,不仅可立即享受现有政策红利,还能确保在封关后无缝衔接更高水平的制度安排。反之,若等到封关后再行动,可能面临政策门槛提高、审批趋严、竞争加剧等风险。

图片

如何在海南高效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

明确行业定位:优先选择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鼓励类目录行业,确保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

实现实质性运营:需在海南有实际办公场所、雇佣本地员工、产生真实业务流水;

合理规划供应链:利用“零关税”政策,将进口原材料、设备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布局海南;

申请相关资质:如进出口经营权、海关AEO认证、外汇登记等,提升通关与融资便利度;

对接本地政策资源:部分市县对投资额超2500万元或1亿元的项目,给予建安税、配套费等地方留成部分50%至100%的奖励。


声明丨仅供参考,文章整理于网络,具体政策以官方答复为准。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图片。若出处有误或侵犯到原作者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热点资讯
资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