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新闻联播》以权威视角报道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的重大进展——八个对外开放口岸和十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全面竣工,“二线口岸”试运行顺利推进,海关智慧监管平台等核心系统正式上线。这一里程碑式的消息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即将迈入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也意味着中国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贸港即将全面落地。
对于广大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则政策新闻,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封关运作后,海南将真正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特殊监管模式,货物、资金、人员、数据等要素将在制度型开放框架下高效流动。此时此刻,正是企业提前布局海南、注册落地、抢占政策红利的关键窗口期。

01
封关运作:海南自贸港进入“兑现期”
所谓“封关运作”,并非封闭海南,而是通过设立“一线”(海南与境外)和“二线”(海南与内地)的监管边界,构建一个境内关外的特殊经济区域。在“一线”,货物进出基本自由,免征关税;在“二线”,对进入内地的货物按进口管理,但对岛内企业生产加工增值超过30%的货物进入内地免征关税——这一政策极具含金量。
目前,海南已建成8个对外开放口岸(如海口美兰机场、洋浦港、三亚凤凰机场等)和10个连接内地的“二线口岸”(如海口新海港、三亚南山港等),并完成智慧海关监管系统部署。这意味着封关所需的“硬件+软件”双轮驱动已基本就绪,2025年12月18日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02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企业受益显著
海南自贸港自2020年《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已陆续推出多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惠政策,而封关后这些政策将全面落地、叠加生效:
(1)1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注册在海南、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相比内地25%的企业所得税和最高45%的个税,优势显著。
(2)“零关税”清单扩容:生产设备、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等三张“零关税”清单已实施,封关后将进一步扩大至更多商品。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可节省30%以上成本。
(3)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在海南加工增值超过30%的货物进入内地免征关税,为制造业、加工业、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巨大套利空间。例如,进口原材料成本100万元,加工后价值150万元,增值50%即符合免关税条件,可节省数万至数十万元关税。
(4)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深化,企业可更便捷开展跨境投融资,资金进出效率大幅提升。
(5)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试点: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管理机制,为数字贸易、离岸研发、国际信息服务等新业态提供支撑。
03
为何要“现在”注册海南公司?
政策红利虽好,但“窗口期”有限。随着封关临近,越来越多企业涌入海南抢滩布局,注册门槛、审批要求、人才竞争将逐步提高。提前注册、实质性运营,是享受政策的前提。
根据海南省规定,享受15%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必须满足“注册在海南+实质性运营”两大条件。所谓“实质性运营”,指企业在海南有固定办公场所、雇佣本地员工、产生真实营收和纳税记录。这意味着“空壳公司”将无法享受优惠。因此,越早落地,越能从容完成团队搭建、业务迁移和合规建设。
此外,海南正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对跨境电商、离岸贸易、医疗康养、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企业,地方政府还提供额外补贴、办公场地支持和绿色通道服务。
04
如何高效布局海南?
明确产业定位:对照《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确认企业是否属于鼓励类范畴(目前涵盖1400余项),这是享受税收优惠的基础。
选择合适注册地:海口、三亚、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琼海博鳌等区域各有侧重。洋浦聚焦港航物流与先进制造,海口侧重金融与总部经济,三亚发力文旅与数字经济。
确保实质性运营:设立实体办公室,招聘本地员工,建立财务和税务体系,避免“注册即享受”的误区。
对接专业服务机构:借助本地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招商代理等专业力量,高效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外汇备案等流程。

声明丨仅供参考,文章整理于网络,具体政策以官方答复为准。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图片,若出处有误或侵犯到原作者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