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海南自贸港建设迎来历史性节点——全岛封关运作即将全面实施。这不仅标志着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系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更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正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向世界敞开。作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海南正从“政策洼地”迈向“制度高地”,成为全球贸易投资新热土。

01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
全岛封关运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而是一种高度开放、高效监管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其核心在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制度设计。
“一线放开”,是指在境外与海南自贸港之间实现货物自由进出。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生态保护、公共卫生等特殊商品外,绝大多数进口货物进入海南自贸港可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这意味着,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将全球优质原材料、先进设备、高端消费品引入海南,极大提升供应链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二线管住”,则是在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设立“二线”管理。从海南进入内地的免税货物,原则上视同进口,需按现行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这一机制既保障了国家税收安全,又避免了自贸港政策对内地市场的冲击,实现了“境内关外”的制度创新。
“岛内自由”,则赋予海南独特的内部流通优势。在封关运作后,零关税货物可在全岛范围内自由流动,海关不再对岛内流转环节实施监管。企业可在海南自由布局生产、仓储、分销、研发等全链条业务,真正实现“一线进、岛内转、二线出”的高效循环。
02
8个对外开放口岸 + 10个“二线口岸”
为支撑全岛封关运作,海南已规划建设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及非设关地综合执法点,形成覆盖海、陆、空的立体化开放通道网络。
8个对外开放口岸包括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清澜港、博鳌机场和三亚港。这些口岸将全面对接国际航线、海运网络,成为连接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其中,洋浦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已开通多条国际集装箱航线,正加速建设成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与此同时,10个“二线口岸”主要布局在海南与广东之间的琼州海峡通道、环岛高速公路及铁路关键节点,如海口新海港、南港、秀英港等。这些“二线”通道将配备智能化查验系统,实现“管得住、放得开、效率高、成本低”的目标。非设关地综合执法点则通过无人机、雷达、AI监控等科技手段,对海岸线、港口周边实施全天候动态监管,筑牢国门安全防线。
这一“一线+二线”口岸体系,不仅保障了货物高效进出,也为人员、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03
制度型开放:从“政策红利”迈向“规则红利”
全岛封关运作,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封关”,更是制度层面的“开闸”。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从依赖税收优惠等“政策红利”,转向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
在贸易领域,海南将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数字贸易、离岸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在投资领域,落实“非禁即入”,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在金融领域,探索跨境资金池、本外币一体化账户等创新试点;在数据流动方面,推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这种制度型开放,不仅吸引外资企业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落户海南,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跳板。例如,一家医疗器械企业可在海南进口零关税零部件,在岛内完成组装测试后,再出口至东南亚市场;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可利用海南的免税政策建立海外仓,辐射RCEP成员国。
据海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海南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增外商投资企业超2000家,涵盖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特斯拉、西门子、普华永道等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布局海南,印证了国际资本对自贸港前景的信心。

声明丨仅供参考,文章整理于网络,具体政策以官方答复为准。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图片,若出处有误或侵犯到原作者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