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实行全岛封关运作,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意味着一个面向全球、制度型开放的“国际自由港”正式启航。对于广大中国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出海口,更是战略升级、走向世界的“政策跳板”。
海南,正从“中国之南”迈向“世界之窗”。而这场变革的核心,正是即将全面落地的四大制度创新:零关税、低税率、便利化流通、高效监管。站在这个关键节点,中企该如何把握机遇,借势出海,构建全球化运营新格局?
图
PART 01
海南自贸港封关
不只是“免税岛”,更是制度型开放高地
很多人对海南的印象仍停留在“旅游胜地”或“免税购物天堂”,但即将封关的海南自贸港,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根据国家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到2025年全岛封关后,海南将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新型监管模式。这意味着:
• “一线”(境外与海南之间):绝大多数商品实现“零关税”;
• “二线”(海南与内地之间):按进出境管理,但对符合条件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
• 岛内:企业间交易自由流通,享受高度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具体来看,四大核心政策已明确方向:
1、货物“零关税”范围扩大至74%
目前仅覆盖约21%的商品,封关后将大幅扩容,涵盖更多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所需原材料和设备,极大降低企业进口成本。
2、加工增值超30%可免关税进入内地
在海南加工生产的商品,只要增值部分超过30%,即可免征关税销往内地——这是吸引制造业布局的关键激励。
3、物流通行更便利,“一线”“二线”口岸协同运作
全岛设立8个“一线”口岸、10个“二线”口岸(如海口新海港、南港),推动货物快速通关、分类监管,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4、低干预精准监管体系上线
对享受优惠政策的商品实施动态监测与风险分级管理,既保障安全又减少行政干预,真正实现“管得住、放得开”。
PART 02
中企出海如何借助海南政策?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而海南自贸港的崛起,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合规性强的新通道。
1、贸易便利化
(1)“零关税”清单扩容:企业可从海外低价采购原材料、设备进入海南,用于生产或再出口,显著降低初始投入成本。
(2)加工增值30%政策:适合在海南设立轻加工中心,例如电子产品组装、医疗器械包装、化妆品分装等,产品经简单加工后即可免税进入内地市场。
(3)“一线放开”物流自由:依托洋浦港、三亚凤凰岛等开放口岸,企业可实现“境外—海南—内地/第三国”的三角流转,优化全球物流网络。
(4)离岸贸易白名单制度试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在海南开展真实背景下的离岸结算业务,规避外汇管制限制,提升资金调度灵活性。
2、税收优惠
(1)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降至15%:相比内地普遍25%,节省40%税负。涵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2)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15%:吸引国际化管理团队、技术专家落户海南,解决出海企业“人才瓶颈”。
(3)跨境融资便利化:允许企业在海南开展外债额度备案制,拓宽海外融资渠道。
3、跨境金融开放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钱出不去”是出海最大障碍之一。海南正在破局:
(1)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外资可通过海南试点基金入境投资境内项目,反向也可支持中企引入国际资本。
(2)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允许境内投资者通过海南平台配置海外资产,助力企业并购、设厂、股权投资。
(3)跨境资产管理试点:支持银行、券商在海南开展跨境理财通、家族信托等业务,服务高净值客户全球化配置需求。
(4)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企业可在一个账户内管理多币种资金,简化结售汇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国际资源整合
海南不仅是“通道”,更是“连接器”,帮助企业链接全球资源。
(1)生物医药特殊准入政策:允许使用国外已上市但尚未在国内获批的药品、医疗器械,适用于临床研究、康养旅游等领域。
(2)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探索医疗、金融、电商等领域数据有序出境,支撑数字服务出口。
(3)国际人才流动便利: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申请永久居留、工作许可“秒批”,并享受出入境便利,助力企业组建国际化团队。
声明丨仅供参考,文章整理于网络,具体政策以官方答复为准。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图片。若出处有误或侵犯到原作者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如何避免出口货物“倒缴税”案例
公司提供材料混合销售该怎么开发
会计要如何处理长期和短期借款利
公司完税证明如何办理?
海南自贸港最有潜力行业,普通人